吴帅:钱的问题,全国政协委员杨金生一语道破医改核心矛盾!
医改的核心矛盾是钱,这个观点貌似粗鄙不堪。当我认为,它符合当下的国情现实。患者想少出钱或者不出钱;医药材业想企业发展,想赚钱;人社部医保部门就那么多钱,可能这次看病报销了,下次就不能报销了;医院里头,政府投入医疗机构的钱够供医生工资的10%左右,医生还要赚钱。四个部门搅和在一起,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协调,找到最佳的契合点。
肉体的东西和精神的东西同等重要,贫困和恐惧会绑架理性。我们要摆脱偏见,首先就要摆脱来自对金钱的偏见。
政府为钱头痛,庞大的公立医院和臃肿的人员成本,让资金吃紧;医院管理者为钱头痛,钱不是万能,但没有钱万万不能,医院运营每天每小时都要烧钱;医生们为钱头痛,高房价高物价也会压在救死扶伤者的身上,没有任何特权;医药企业为钱头痛,卖不出药是一种灾难;患者为钱头痛,看病贵是由成本高这个本质决定的,就医是很耗金钱的一件事情,此消彼长,没人会不敏感。
但中国的医疗行业,谈钱却被当成一种可耻,一种恐怖主义,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羞于谈钱。与此同时,最流行的是热衷于谈精神和职业道德。行业问题明明是钱的问题,却被演绎成职业道德滑坡的问题。医改成了改医生,一轮轮医生整风运动此伏彼起。
为了某种精神层面的胜利,药品可以被廉价到低于成本,医生处方可以压缩到几分钱,患者就医可以美化到世界最质优廉价。政府一再被要求承担道义上的责任,但具体这种责任是什么?人们一头雾水。
这种一只脚走路的矛盾冲突下,必然会导致虚伪,生产出不透明。这种不透明的破坏力到了惊人的地步。
杨金生说,“很多患者认为医改是卫生部门的事情,实际上医改并不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。”但他没有表达清楚的是,谁才是最主要的操刀手和责任主体?
食物链的最后一环,永远是普通就医者。医生,只不过是链条系统的前一环节而已。但就医者看不到这个完整的链条,把医生当成了全部,放大了他们的能力和责任。医生到患者,定位就是弱势到底端的角色,不足以把医疗领域大是大非问题的罪责,推卸给这两个可怜巴巴的群体。
我们不能坐下来谈钱,钱的这件事情永远无法做到透明,那将意味着,公平、公正、合理的金钱分配体系永远不可能有机会达成。
金钱是一个中性事物,别去妖魔化它。只有心里有鬼的人,才会迫不及待地给人扣上拜金主义,甚至急功近利······这些莫须有的罪名,妖魔化讨论本身,试图掩饰这种冲突。
杨金生说,自己是教授,工作已有30年,挂号费是14元,其中包括诊疗费4元和挂号费10元。在房价物价飞涨飙升的时代,为什么医生们的劳动服务价格10年不变?当这个问题可以回答清楚的时候,医改就成功了。
没错!当这个行业一切足够透明和规范的时候,它一定会口碑很好,人人引以为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