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厦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》出炉了,这意味着厦门正式启动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工作。厦门市提出了改革目标:到2017年,公立医院“以药补医”机制彻底破除,药品、耗材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;到2020年,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普遍建立。对此,厦门开出了哪些“药方”?其努力又能否改变人们对医改的坏印象?
厦门医改“药方”
1、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。
2、放开一批非基本医疗项目价格。
3、实行差别化财政投入补助机制。
4、所有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。
5、严格控制高值耗材不合理使用。
6、允许医院有限制自主安排用编计划。
7、允许符合条件医师多点执业。
8、推行确诊即赔或出院即赔。
9、全面取消医院预缴金制度。
展望
现在,很多人认为一些医院有“向钱看”的风气和机制。同时近年来“医闹”猖獗,辱医、伤医甚至杀医的新闻不断,医生手无寸铁。本来患者是医生的战友,保证医生在民间崇高的声望。但医患双方不信任,医生声誉下降,无形损失不可估量。
这几年来国家对此有所警觉,医疗改革出现新的方向。如果说以前的一些改革是围绕着怎么让医院增加收入,那么现在一些改革则围绕着怎么让医生科学治疗、如何让患者减少开支。这样的转变意义重大,甚至称为新的号角也不为过。
在这个新方向中,很多医改“明星”脱颖而出:宿迁、三明、浙江……厦门是当之无愧的先锋,并且有“厦门模式”之称。比如几年前卫生部一再要求取消药品加成中,厦门率先跟上并且“一步到位”,当时的卫生部长陈竺对此赞不绝口,高度评价厦门在改革广度和深度上走在全国前列,对医疗改革有里程碑意义,并且惊叹道:“厦门给我带来了惊喜!”
人们至今仍在争论三明和宿迁医改的成败,肯定与否定始终难以调和。随着宿迁医改明星官员仇和与葛志健的相继落马,争议又甚嚣尘上。厦门的努力是否确有“里程碑”意义,可以留给领导、留给历史去评价,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尚早。但毫无疑问,这些年的一个个改革确实是努力地实现着让治疗更科学、让患者更方便更轻松的目标。
我们期待着,厦门等各个城市展开的新的医疗改革能够为社会的和谐、民众的健康添砖加瓦,也能为医生这个行业、为“医疗改革”这个词语赢回更高的声誉。医改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,我们一直在路上。在新的一年,我们也期待新的局面。